新课堂基本要素

发布日期: 2013-05-31      浏览次数: 2866     返回

 

新课堂基本要素

一、学习准备 (课前或课上初始)

教师 预设问题及要求;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导入。

分析教材和学情,依据《课标》备好课,完善教学设计;

预设问题及要求:预设问题,要围绕教学目标,教学重点,大小适中,难易适度,留有一定的开放空间,使学生明晰方向,乐于参与。没有问题的提出,就无法激活解决问题的潜能;

情境的创设与导入:情境导入要求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,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以往经验创设并展示相关情景,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,给学生带来认知的冲突、思维的碰撞;

小组构建及运作方式。

学生 感知学习内容及要求;复习相关知识;尝试解决问题并质疑。

感知学习内容及要求;

复习相关知识;

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:学生基于学习内容及以往课堂学习的经验自我设计“学习目标”,追求目标的个性化、多样化,使目标的实现成为每一个人的学习追求,最大限度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;

解决预设问题并质疑。

二、自主研究

教师 疑难呈现;提出研究问题。

提出待研究的问题:将学生在准备阶段的困惑和疑难予以呈现,供全体研究;提出的研究问题可依据内容设定,亦可在学生质疑点位引导生成;

学生 思考、质疑、解疑。

创设个性化学习空间:独立思考是个性化学习的基本形态,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思考、感悟,尝试解决问题,发现新问题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学习;

个体学习疑难或生成问题呈现。

三、质疑思辨

教师  归纳、引领。

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,提供质疑思辨的空间;

关注思考、感悟,发现、提出、解决问题的过程;

归纳、解决共性问题,引领突破问题瓶颈。

学生  合作辨析、突破疑难。

交流个人思考和认识:交流“自主研究”个人理解和感受,通过组内、组间辨析(或在教师指导下),解决疑难。

合作辨析,解决疑难。(教师适时切入,有效点拨)

四、合作分享

教师 关注学习过程;关注课堂生成。

关注学生学习过程,把握点拨的时机;

适时适度点评;

关注课堂生成,把握“预设”与“生成”。

学生 分享成果;交流提高。

深度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;

相互分享研究成果,交流个人思考与认识;

接受学习者(含教师)间的质疑与评价。

五、整合提升

教师 总结归纳;评价修正。

关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规律;

归纳、概括知识、技能、方法及经验。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,把握知识的系统性与精准度;突出知识迁移、思想方法渗透,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;就本节内容与后继知识的关联及应用提出问题与要求;

检测评价与反馈修正。

学生 目标达成;知识迁移。

归纳、概括知识、技能、方法及经验,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;

明晰与后继学习之关联,提升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;

养成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多元的视角。

 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