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梦 建平行

发布日期: 2013-11-13      浏览次数: 2543     返回

 

——上海建平中学会议参会感受及总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趁良

非常幸运,接受上海知名教育活动家、教育演讲家冯恩洪教授的邀请,于2013年10月23日——26日参加了以“教育梦  建平行” 为主题的教育发展盛会,感受了上海建平中学的发展历程、现状及将来的发展方向。

冯教授说,之所以邀请我这样一名普通一线教师参会,是因为我的思考,是对教育思考的奖励。但我知道,二中很多教师都在思考二中的发展、中学教育该如何去做、课改应如何去改等问题,并且思考得很深入。他们的表现和表达方式可能各不相同,但对二中崛起的渴望则是相同的。从这一点来说,我是幸运的。

在确定行程的过程中,郭校长非常关心,几次打电话询问,亲自联系广泰中学、第十中学的参会领导,并提供电话号码以方便联系。行胜于言,这一系列的举动,既体现了郭校长对教师的关心,又印证着郭校长在学校大会上的“重塑二中辉煌”的诺言。实现二中的再次崛起是一项浩大繁重的系统工程,但作为再次创业的一个群体,只能从小事做起,循序渐进。只要我们走在这条道路上,我们就应该有足够的耐心、信心和恒心,就应该有创业者的自觉和准备。从这个角度看,郭校长对此事的积极关注,是对那些关心二中发展的教师的支持和奖励。一些为二中谋发展、为教育谋发展的教师得到支持和奖励是一种必然。

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日程中,我带着提升自己的渴望,带着问题认真、全程参加了会议。会上有来自各方面的教育专家和建平中学的骨干教师、在校学生,我一边聆听他们的精彩发言,一边思考自己的教育、教学、学校的发展等相关问题。忙碌的会议日程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,回顾所见、所闻、所想,以下是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触颇深的几方面:

1.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。

勇立潮头唱大风。教育理念源于时代并为时代的发展服务,教育理念应该既有时代性又有前瞻性。时代在变迁,社会对人的需要在变化。教育理念当然也应该紧随时代,而不能以不变应万变。担负育人重任的教育首先面对的是“育什么样的人”、“如何育时代的人”的问题。上海建平中学自上世纪80年代,由冯恩洪校长提出“合格+特长”、“规范+选择”的教育理念以来,时至今日,仍然是建平中学的教育指针。这既体现了冯校长理念的超前,又体现了学校办学的一贯性和执行力。之后,程校长提出的“自主精神、共生意识、科学态度、人文情怀、领袖气质”的个性化育人目标;现任校长杨振峰提出的“基于情境、基于问题、高阶思维、高效互动”的“智慧课堂”建设,无不是在此基础上,结合时代需要的进一步阐述、发展。

作为一名一线教师,我们也应该学会观察社会,体悟时代,立足在更宏观的高度,思考生活在特定时代的学生需要什么,我们应该教什么,怎么教等问题。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不仅教书,教时代的书,而且育人,育时代的人;不仅关注学生的眼前,更为学生的将来奠基。这样,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清醒。

2.独具特色的创新课程、丰富的社团活动与学生的自主发展。

教育应立足现在,更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。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的,素质的提升、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发展的根基。课本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,但不是唯一手段;课堂是培养能力的场所,但不是唯一场所。人是有差异的,学生是有差异的,这决定了我们教学内容、教学手段、呈现方式也应该是立体的、多层面的、多种多样的。这样,才能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有差异的选项,让每个学都找到自己的“长板”;这样,才能给有差异的学生以合适的教育。有这样的理解,我们才会认识到,建平中学的特色课程、丰富的社团活动、实践活动(如为期两周职业体验等),当然不是站在了中学教育的对立面,相反,它们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更有效的手段。

看到众多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忙碌着,忙着自己的个人钢琴演出、忙着自己的服装设计专场、忙着参与社团活动、忙着中午的篮球赛事……,这仅仅是我看到的一天。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这些吗?这么做的意义何在?他们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。但看着他们认真、专注愉悦的神情以及被事实证明了的教育效果,我们只能猜测或推断:他们知道。他们可能缺乏更高层次的理论认识,但他们在自主地行动。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。

 “因材施教”、“因时施教”、“寓教于行”,这些提法太土了,但我在反思,我做到了吗?或者说,我们做到了多少?走班制及学生的自由选择、特色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自由选择、丰富的社团活动及学生的自由选择,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“因材施教”吗?建平中学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做法,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完全可以思考并探索,在自己的微观课堂上,面对自己的学生,如何在教学中把传承了两千多年的“因材施教”理念真正体现出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。多观察、剖析我们自己的学生,发现他们的差异何在,这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清醒,更富有成效。衡水中学和建平中学,一北一南,风格迥异,但都在中学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这种成功应该是得益于他们对教育本质的思考、对教育规律的把握,并在时代的高度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。结果是学不来的,只能学获得结果的过程,尤其是一个学校在起步阶段所采取的措施。

3.教师的职业精神和政策执行力。

继承自我,否定自我,发展自我,因时而变,把握方向与脉搏,精神层面的理念与操作层面的实施规划的结合,是学校领导层这个群体的付出。

校本课程的开发,特色课程的创设,教研组的规划与发展,学生自主发展平台的搭建与服务,社团活动的引导与规范等等,这些背后是建平一线教师和非一线教师这两个群体的共同的、协调一致的付出。

这些超出于传统课堂之外的东西,没有严谨的、自主的、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的支撑是做不来的。而从一种教育理念、发展策略到教师的自觉行动,没有良好的政策执行力,也是不会有效果的。

作为一线教师,正确理解并自主、严格执行学校的教育理念、发展规划,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学校来说至关重要,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环节。在这个过程中,被动与自主、因循与创新、付出与回报、期望与失望、想法与行动、长远与眼前等各种矛盾,时时刻刻在博弈。当我们心中的天平向正方向不断移动的时候,二中的重新崛起也就不远了。

4.简洁的校园环境与学校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。

与衡水中学铺天盖地、被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包裹不同,建平中学的校园文化因简洁而令人印象深刻。

一座金苹果雕塑迎门而立,发人深省,引人思考,这是建平中学“智慧课堂”的缩影,是整个校园文化的点睛之笔,时时刻刻在建平师生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在教学楼中,每个楼层的走廊平台都是一个微型的图书馆,设置了阅读座位,但没有图书管理员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,但需要自我约束。一丝不乱的书橱,彰显着学生的思想境界。这可以看做是建平中学“规范+选择”的缩影,也是自主发展、自我管理的理念的现实体现,是建平中学校园文化中的亮点。一张个人专场演出的海报,背后是学生个性灵魂的张扬和学校的包容与开放……

衡水中学与建平中学,不同风格的校园文化,说不清孰优孰劣,但关键是他们“用心”了,他们千方百计地让校园文化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,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。正如我们的课堂,“用心”了,则当然不凡。

上海之行,时间虽短暂,但享受的却是一道道精神大餐。来自各方的教育专家畅谈中学教育,虽然不时有观念的交锋,但一样引人深思。带着学习的态度而去,有所得而归,此行不虚。

 

 

 

2013年11月

 

分享至